前往研报中心>>
军品纵向拓展,民品多点开花
内容摘要
  1、红外大健康类产品未来将长期占收入比例的10%-15%。本次疫情极大增加了社会对红外热像测温设备的需求,未来红外测温设备需求将逐步常态化。

  专家称今冬明春疫情仍将反复,同时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还未达到高峰期。更重要的是,本次疫情强化了人员聚集区域的温度监控意识。

  疫情前,公司红外大健康类产品仅占收入的3%左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公司红外大健康类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公共场所测温等场景,市场存在较大下沉空间,预计未来将长期占收入的10%-15%。

  2、公司拓展军机红外光电吊舱产品,预计未来订单空间较大。近年来公司军品红外热像仪完成了从陆军单兵配套到海空军航空、导弹等配套的转变,军品中导引头和球型吊舱红外组件的收入占比已过半,军品毛利率大幅提升至60%以上。公司新收购的航宇智通公司主营为固定翼军机红外光电吊舱,单价在千万元以上,迥异于直升机或无人机百万元级别的球型吊舱。此项收购属于公司在产业链上的纵向延伸,我们认为公司将借助航宇智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切入吊舱分系统整体制造领域,其主要需求源自大量的三代机、四代机配套和军贸市场。

  3、非晶硅技术路线有助于公司切入军品国产替代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军用红外设备中多数使用了非晶硅探测器,当前这类红外设备的维修延寿等存量市场规模可观。公司在研制芯片之初就瞄准了后续国产替代市场,选择的非晶硅技术路线使得公司产品与原有武器装备的相合性良好,基本可以实现平滑替换。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已成功推进对已定型装备的核心芯片国产化替代相关任务。我们认为,存量装备替换市场叠加十四五导弹等装备的显著增量市场,可以保证未来三年公司军品业务实现40%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4、行业应用是未来公司民品主要增长点。公司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机器人核心部件中除了激光雷达是外购,其他部件都是自产,毛利率在70%以上,在成本和技术上有明显优势。当前各行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和减员增效的压力,设备取代人工已是不可逆的趋势。而红外芯片国产化带来的价格降低正是打开红外在各行业快速普及的最后一把钥匙。疫情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智能电网建设重视运维投资,国铁和轨交运维均开始放量。新兴领域中,公司开发的IDC机房机器人增加了数据识别和智能读取功能,明年开始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认为,公司巡检机器人等相关的行业应用产品将呈现出多点开花、逐渐加速的态势,驱动公司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发展。

  5、产线共建,人员精简,各项费用规模可控。公司总人数一直控制在600人上下,芯片的前道工序和代工厂共建,严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运行成本,在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不会过多侵蚀利润。资产结构较轻,同时具备从芯片至设备整机一体化研制能力的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的优势将愈发明显。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根据公司良好的基本情况和红外赛道的光明前景,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5.03亿元和5.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6、1.10和1.30元;对应PE分别为28X、22X和18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订单不及预期;测温类产品订单不及预期;公司产品在工业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公司产品在自动驾驶领域拓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