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全产业链服务和创新优势明显,静待业绩修复
内容摘要
  事件概述

  2020年8月27日,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下降28.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降28.06%;基本每股收益为0.13元/股。

  分析判断:

  转型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成效明显,看好后期业绩修复。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监测设备采购招标受限,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89%。在公司科学组织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及项目执行的背景下,公司二季度营收降幅收窄7.06pct至25.83%。从整个上半年情况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下降28.53%。其中,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收入1.98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52.69%,在营业收入结构占比为41.25%,占比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21.06pct;运营及管理咨询服务实现收入2.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07%,在营业收入结构占比达到52.09%,占比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27.28pct,公司由环境监测设备研发、制造商转型成为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成效明显。2020年上半年,公司环境监测系统业务毛利率为42.39%,同比下降1.42pct;运营及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毛利率更高,为58.40%,同比下降1.17pct。受公司主营业务结构调整影响,2020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50.42%和14.56%,同比分别+3.88pct和+0.09pct。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86%、20.43%和-1.31%,同比分别+0.04pct、+5.32pct和-1.18pct,净利率增长乏力主要是管理费用削减幅度低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所致。随着疫情得到缓解,公司营收逐步修复将是必然趋势,未来业绩表现将持续向好。

  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助力各地环境质量提升。

  公司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为先导,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含子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3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64项,较年初分别增加7项和30项。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公司创新性搭建了领先的集感知、预警、监测、监管、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引领我国环境监测全面进入环境物联网时代。2020年上半年,公司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继续助力各地政府环境持续达标。《荆门晚报》报道使用公司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以来,2020年上半年荆门市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32.5%,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31.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3天;《聊城日报》报道冠县引入公司相关平台,开始“精准治污”新模式,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由去年的倒数提升至第8名;《中山日报》报道通过公司建设的中山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实现对水质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水质预警溯源,水环境视频在线监控,水质攻坚挂图作战,水环境评估考核,数据共享与发布等功能等。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已经应用21个省份。随着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不断强化以及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公司管理咨询服务业务将得到更快更好发展,全产业链服务优势也将进一步加强,助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再提升。

  投资建议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下滑态势。但相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公司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各地对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测需求的持续增加,公司业绩逐步修复将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公司2020年上半年各业务开展情况,我们下调2020-2021年盈利预测。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从13.89亿元、16.63亿元和20.09亿元下调至10.93亿元、12.53亿元和14.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5%、14.7%和16.9%;归母净利润分别从2.88亿元、3.49亿元和4.21亿元下调至2.10亿元、2.48亿元和2.9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9%、18.0%和18.7%;EPS分别为0.38/0.45/0.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7/15/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订单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2)相关支持政策执行效果不及预期;

  3)国内环保监管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