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公司半年度财报点评:连花清瘟二季度高增持续,疫情推动长期放量空间打开
内容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7亿元,同比增长50.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57.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61.4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13亿元,同比增长336.16%。

  点评:抗感冒产品持续高增,心脑血管产品恢复增长,H1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020Q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1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3.98%。2020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5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77%。2020Q2业绩高增持续。收入端:2020H1抗感冒产品(连花清瘟)销售额约20.24亿元,同比增长136.51%,占营收45.11%。心脑血管类产品累计销售额17.44亿元,同比增长5.27%,占营收38.87%。其中Q1心脑血管类产品受疫情影响销售额下滑约5%,Q2伴随医疗机构诊疗的逐步恢复,实现约10%正增长。利润端:2020H1公司毛利率下降约5.25pct,主要由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下滑叠加产品结构调整所致。2020H1营收高增,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分摊,期间费用率下降致H1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增速。公司2020H1业绩整体略超预期。

  连花清瘟2020全年销售额有望达30亿。本次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产品被纳入诊疗指南,并获批增加新冠肺炎适应症,疫情推动产品需求提升,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共同贡献终端增量。其中Q1受疫情爆发的直接需求推动,实现销售额15.42亿元,同比增长约100%,Q2受复工需求以及北京、东北等散发疫情推动,实现销售额约4.82亿元,同比增长约474%。目前渠道库存量低,Q3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有望实现同比高增长,Q4将步入传统销售旺季,新冠、流感结合防控压力下,备药需求有望增加。连花清瘟2020H1销售额20.24亿元,2019H2销售额8.47亿元,若2020H2销售额同比+10%,2020全年销售额则有望达30亿元。

  疫情推动连花清瘟长期放量空间打开。2009甲流后连花清瘟放量具备参考意义。连花清瘟胶囊2009年被列入《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推荐》,推荐用于轻症患者的治疗。2009年甲流疫情爆发,连花清瘟胶囊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670%。由于需求回落和消化渠道库存等原因,2010年销售额降至0.75亿元。但2009年流感疫情为产品提供了学术推广和提升市场知名度的机会,其后产品成为治疗病毒类呼吸道疾病的代表中成药之一。在2009年H1N1大流行后的10年间,连花清瘟产品销售额由原0.75亿元增长至2019的17.0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41.48%。

  我们认为本次新冠疫情亦提供相似的市场推广契机,受本次疫情推动,①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提升,根据中康资讯数据,2020Q1连花清瘟胶囊在OTC终端中成药感冒药品类市场排名已跃居第1位,市场份额高达10%;②新增临床证据支持:本次疫情中,284例受试者参与的临床试验表明用药后实现症状改善,该结果亦为产品提供了扎实的临床证据支持;③国际市场打开空间:连花清瘟海外市场注册逐步推进,当前已经于巴西、泰国、厄瓜多尔、新加坡等11个国家注册获得上市许可。美国流感临床II期试验处于数据统计阶段,即将获得临床结果。国际市场销售空间有望逐步打开。参考2009年甲流后的品种销售增长,我们认为连花清瘟长期年销售额有望超30亿元。

  循证研究和基层销售拓展推动其他核心品种持续放量。①公司对其核心产品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权威杂志,首个中成药以死亡率硬终点作为主要指标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顺利。循证医学研究为产品入选相关疾病临床专家共识和指南提供了证据,同时也为产品的临床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基层市场是当前最重要的销售拓展方向。公司已有五个产品进入基药目录,公司也通过调整基层销售模式、扩增销售人员等方式积极把握基药政策带来的放量机会。2019Q2起,公司将原有区域授权销售模式调整为公司直接管理模式,销售人员由2000人左右增至超5000人。伴随着基层销售投入的加大,公司产品在基层市场的销售收入和市占率将逐步提升,基层市场的业绩贡献也将逐步加大。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新冠疫情助力连花清瘟长期放量空间打开。循证医学支持和基层市场拓展亦将推动其他核心产品稳定增长。结合连花清瘟放量情况,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于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9.24、87.17和103.14亿元,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达到9.83、10.96和13.21亿元,EPS为0.82、0.91和1.10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为34.33、30.81和25.5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药品降价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