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能源互联网领航者,核心产品表现亮眼
内容摘要
  事件:威胜信息发布2020年中报,2020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9.49%;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20.53%;扣非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21.71%;单季度来看,公司Q2实现营收4.33亿元,同比增12.33%,环比增81.13%;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21.85%,环比增218.59%,公司业绩总体呈现平稳增长势头,且上半年新签订单10.9亿,目前在手订单共计14.06亿,订单充足。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核心产品表现亮眼。公司一直深耕于智慧能源领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公司多元产品贯穿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为下游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在物联网连接方面于国内拥有1亿用户节点,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份,海外拥有1千万用户节点,销售网络覆盖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全球主流市场。从公司具体业务来看,2020年上半年,公司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实现营收1.61、4.77和0.30亿,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感知层和应用层同比有所下滑,但核心业务网络层涨势喜人,同比增39.85%,其中,核心产品通信模块表现亮眼,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97.77%。近年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得到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16年的27.35%和11.83%分别提升到2019年的34.05%和17.50%,平均每年提升2.28Pcts和1.89Pcts,公司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毛利率和净利率36.49%和20.49%,同比分别增长1.97Pcts和1.12Pcts,受益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三大方向齐头并进,开启发展新动能。在消费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周期性动能的驱动下,物联网技术创新活跃。在智能电网领域,国网将发展电力物联网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任务,公司的电力物联网产品贯穿发、输、配、用各环节。未来,约800万个配电台区智能化改造需要边缘网关,近6亿只电表需要迭代通信模块,还有超10亿节点需要连接、监测模块及终端,这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崭新的机遇,智能电网领域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占比营收超过50%,公司以产品为基础,已形成多系统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领域,全国52万所学校、5万个区、3万家医院、10万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公司有望在能效管理、水电气热环境监测、智慧安防等领域大展拳脚,公司面向不同下游领域,以水气热传感终端和网络层相关设备产品为依托,打造有智慧水务、智慧热网、智慧消防和智慧园区为主的系统解决方案,方案间能够相互结合,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而海外方面,根据IHS报告,未来5年智慧电力AMI年均出货将达到1.23亿台,智慧水务CAGR将达到14.38%,到2024年将达到6,805万台/年,目前,公司电力AMI和智慧水务在以亚非拉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受到欢迎,相关业务不断拓展,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窃电严重和水质安全等问题,2019年,公司实现海外市场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97.24%。

  技术创新助力发展,物连世界,芯联未来。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已任,到2020年中公司共有研发人员共347人,占比达到了48.19%。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219万元,同比增长17.12%,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7.77%,同比增长0.51Pcts。到2020年中,公司拥有专利615项,其中发明专利75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49项。公司的高精度实时监控技术实现配电网故障定位误差小于100m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本地互联通信技术获得突破,低压集抄实现本地通信单元100%互联互通;自主设计HPLC通信芯片获得集成电路布图登记证书,噪声抑制及抗信号衰减能力提升约10倍。公司还参与了20项行业标准制定,其中国家标准14项;物联网通信技术是公司技术核心所在,目前威胜信息物联网通信节点用户数超过两亿,其中自主设计芯片的电力监测及通信模组在线应用超过5000万只,未来将聚焦两芯三模建设,同时发展物联网本地通信芯片和电、磁监测传感芯片,发力本地组网通信模块、广域网通信模块和低压电监控模块,通过高带宽通信技术实现物联网海量数据高速采集。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5.00元。我们预计公司2020/21/22年的营收分别为15.34、19.86和26.12亿元,增速分别为23.3%、29.5%和31.5%;归母净利分别为2.67、3.78和5.16亿元,增速分别为23.0%、37.3%和40.6%。公司技术积淀深厚,致力于成为物联网行业智慧公用事业领域的独角兽,下游电力物联网、智慧城市与海外都将给公司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维持公司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35.00元。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或市场波动,新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开发低于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与核心技术泄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