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2020半年报点评:“小而美”打开三维人脸识别新市场
内容摘要
  事件:公司2020年H1实现营收(1.15亿元,+6.97%),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45.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3亿元,+38.70%),销售毛利率达到(33.92%,+2.82pcts)。

  投资要点:

  扣非净利润逆势增长,创上市12年来历史同期新高:报告期内,公司抓住疫情防控与“新基建”的市场新机遇,逆流而上,实现主要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上半年实现营收(1.15亿元,+6.97%),创近四年历史同期新高;实现扣非净利润(0.13亿元,+38.70%),创上市12年来历史同期新高;合同负债+预收账款(0.22亿元,+30.22%),创近三年历史同期新高。报告期营收略增、毛利率稳健增长,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6,436.69万元,主要系本期执行新产品销售合同垫付项目材料费用,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已签订的合同实施延后,按合同进度回款延迟共同影响所致。期末存货(2.37亿元,+31.91%),主要系本期为执行新签订合同备货,受疫情影响项目延期交付所致。在建工程较期初减少51.63%,主要系新型塔台模拟设备项目完工结转固定资产所致。

  疫情提前催熟市场吸新需求,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开始规模化放量:年初,公司成立战时指挥部,集中主要力量突击完成新形势下用户迫切需要、发挥公司技术优势的新项目。开发出基于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戴口罩人脸自动识别”等技术和产品,并取得成功。从营收结构来看,(1)航空及空管产品与服务实现营收(0.51亿元,-35.32%),主要系受疫情影响此类业务的合同执行推迟,按进度确认收入减少所致;(2)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实现营收(0.53亿元,+179.95%),主要系三维人脸识别相关产品实现营收(0.28亿元,+304.11%),已经开始规模化放量;(3)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及其它业务实现营收(0.11亿元,+7.32%),规模较小,营收占比依然不足10%。

  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将成为市场发展主流,公司在该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二维人脸识别产品防伪能力较弱,图像、动态视频、高仿真面具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来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将发展成为市场主流技术。公司从2010年就开始实质性研发三维人脸识别技术,三维人脸照相机的关键技术指标深度、精度分别达到0.036mm和0.038mm,在同时实现高速和高精度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在重庆、四川应用该技术防替考(如体育考试、艺术考试)和防疫管控,累计试用高精度三维识别平板共341台(套),示范应用效果较好;下半年,与铁路科研部门合作进行的高铁“刷脸出行”的研究将进入实验运行阶段,会在铁路指定的某新建高铁线进行“刷脸出行”实验运行;同时,与数个国防军工企业合作推进基于高精度三维技术的高防伪门禁示范。公司上半年新签相关合同(含中标)近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6,994.10万元(含中标)。

  航空及空管订单仍在稳健增长,未来军航空管产品或贡献营收新增量:报告期内公司航空与空管业务新签合同(1.28亿元,+11.33%),仍在稳健增长,“基于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空管安全防护系统”已获得成都、重庆、昆明等机场共20套产品合同,下半年起将在全国空管系统推广应用。2019年签订的航空与空管2亿多的合同因疫情推迟执行和验收,下半年开始会逐步兑现营收。公司在军航领域的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2013年中标的“新一代军航管制中心系统建设项目”共计2.38亿元,因军改机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该项目一直延期至今。在8月25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相关项目将重新启动,未来军航空管业务或贡献营收新增量。今年,公司将持续推动模拟机培训、多通道数字同步记录仪、空管自动化系统等产品的推广部署,并通过传统产品与人工智能的密切结合,推动航空与空管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川大智胜在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相关业务已经开始规模化放量。公司的航空及空管业务仍在稳健发展,相关合同下半年开始会逐步兑现营收,未来军航空管业务或将贡献营收新增量。公司持续成长的确定性较强,预测其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6亿元、0.87亿元、1.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9元、0.38元、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5倍、42倍和35倍,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公司2020年70倍PE估值,对应股价20.30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受疫情影响项目执行验收延迟;市场拓展不达预期;相关产品、技术迭代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