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国防军工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从ARJ21看C919取证之路
内容摘要
  事件概述:

  11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向C919签发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TIA)。这意味着C919飞机构型基本到位,飞机结构基本得到验证,各系统的需求确认和验证的成熟度能够确保审定试飞安全有效;同时也标志着C919飞机正式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分析与判断:

  本篇报告全面复盘国产首款投入运营的支线民机ARJ21的适航取证之路,对C919大飞机的取证时间做出预测。

  1、我们认为,TIA是进入局方审定程序的前置条件,而局方审定的结果就是获得适航许可证,TIA的签发意味着C919开始向适航取证发起最后冲刺。

  2、我国民用客机在设计制造水平方面与国外相差不大,真正阻碍ARJ21和C919飞机迈向商业运营的是适航取证阶段。适航证主要包含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民航当局对每架飞机制造符合性的批准(AC),这三种证书(TC、PC、AC)在管控范围上层层递进,重要性和获得难度逐次下降。我们认为,民航当局制定的适航标准相对严格、适航审定当局缺乏完整的适航审查体系、ARJ21缺乏前级机型的研制经验,是导致ARJ21取证时间长达6年的三大原因。

  3、相比于ARJ21,虽然C919试飞科目更多,难度更大,但是后者投入试飞的飞机数量和场地数量更多,尤其是阎良综合气候实验室的建成使用,可以突破高温高湿、高寒、自然结冰等科目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另外,民航当局在ARJ21适航取证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建立了体系。

  目前C919全部六架试飞飞机均已投入试飞,在全国多地进行“多线程”试飞取证工作。今年虽然受到了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C919依旧准时完成了既定目标,获得TIA,没有耽误进度。我们判断,C919的适航取证要比ARJ21顺利,预计能够在2021年如期取得适航证。

  4、目前ARJ21机型年产量20余架,单价约为2700万-2900万美元,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性价比较高。受需求拉动,ARJ-21飞机已启用第二条生产线,产量由2018年的15架提升至目前的22架。后续还将扩产。C919大飞机属于单通道中型客机,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内市场干线航线,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重要潜在对手。

  5、2020年11月26日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中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市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以2019年目录价格为基础),折合人民币约8.97万亿元,平均年需求4500亿元。

  投资建议:

  机身、发动机和机载系统是大飞机三大组成部分,其中机身包括前机身、中机身、后机身、机翼、尾翼等,约占大飞机整体造价的30%。中航西飞承担了C919飞机6个主要工作包和ARJ21支线客机85%以上零部件制造,是国产民用飞机生产的主力军。在零部件方面,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分别作为我国飞机机载设备中机电板块和航电板块的龙头企业,在进口替代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风险提示:

  ARJ21交付不及预期,C919取证过程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