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ePTFE国内引领者,打造平台型公司
内容摘要
  平台型公司,当前主业围绕ePTFE发展。公司从最初的传统汽车装配材料业务,延伸到ePTFE膜相关产品,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立足产品多元,讲究功能与技术服务,享受长尾利基高盈利市场,逐步对美国戈尔、日本电工等国外产品进行替代。公司目前业务分为高速增长业务和稳定发展业务,稳定发展业务包括了汽车微透产品、包装微透产品、密封件、挡水膜、吸隔声产品和机械设备,高速增长业务包括消费电子微透产品、气体管理产品和CMD,防水、防尘是消费电子应用场景的趋势,公司的耐水压透声膜有望快速抢占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产品已经顺利进入小米、华为、Google等知名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公司将立足稳定业务,不断开拓高速增长业务,围绕ePTFE在国内的领先优势,打造功能与服务平台型公司。

  高度注重自主研发,不断深耕产业链。公司的核心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长期保持稳定。公司成熟掌握产业链最难环节拉膜工艺,成功打破美国戈尔、日东电工、唐纳森等对市场的垄断,并能独立自主生产所需的主要工装设备。目前在研项目多,涉及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5G通信、自动驾驶等高精尖领域。对于自主研发的爆款,公司善于通过完备的专利体系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技术路径。

  布局气凝胶领域,横向做大微纳材料平台,同时享受新能源赛道红利。气凝胶复合材料是继ePTFE之外公司重点打造的又一微纳材料,应用前景广、潜力大,凭借其复合改性可解决三元电池安全痛点的优势,公司开发的气凝胶玻纤毡复合材料高温耐受温度在800℃以上,正与宁德时代商谈合作事宜。气凝胶复合材料、商业化产品CMD泄压阀等在新能车电池的推广,将助力公司成为新能源新秀,享受赛道红利。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收2.96、4.54、6.5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1、1.12、1.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71X/39X/26X。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约57%,当前处于年底估值切换窗口,建议给予六个月目标市值64亿元,对应2021年57倍PE(PEG=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下滑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项目投建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