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公司简评报告:海底数据中心测试结果良好,商业化有望加速
内容摘要
  事件:海底数据中心阶段性测试结果发布。1月10日,公司在珠海市举办了“海底数据中心(UDC)阶段性测试发布会”,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制的全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并发布了公司海底数据中心测试样机第一阶段测试的测试报告。测试结果显示,测试样机PUE达到设计目标,具备世界先进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样机对测试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友好。公司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推进海底数据中心商业化应用。

  点评:海底运行40天,海底数据中心综合优势得到验证。公司于2020年11月29日在珠海市中海福陆码头成功完成全国首个海底数据舱下水布放。样机为长5.76米、直(外)径3.05米的罐体结构,舱内装有4个机柜,2021年1月8日完成第一次打捞上岸并进行数据分析,低能耗、低建设成本、低时延、高可靠性及可快速部署等综合优势得到验证。

  海底数据中心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PUE,测试报告显示样机PUE值约为1.076。数据中心是公认的高能耗设施,为降低数据中心PUE,微软首次尝试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国,公司率先进行了海底数据中心的研究。陆地数据中心PUE值为1.4已经是较低的水平,而公司的海底数据中心设计PUE值小于1.10,测试样机PUE值约为1.076,显示通过海水冷却等技术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水平。

  海底数据中心高功率密度及低故障率被验证。公司的每个数据舱的IT负载设计值为500KW,可以容纳14个机柜,42U高度,每个机柜的IT负载设计值为35kW,相比传统陆上IDC功率密度提高5-7倍;罐体内为惰性气体,服务器故障率仅为陆上数据中心的1/8。

  海底数据中心安全性可被有效保障。公司解决了防生物附着、耐压密封、海水腐蚀等关键技术难题,并采用较为完善的监控系统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包括海底网监控系统、水下自主航行器、海面无人艇巡逻系统、海岸雷达监控系统以及低空超轻型无人机系统等。

  加强合作及资源整合,商业化有望加速。公司将与海南省、深圳市,以及中山大学、中海福陆、中集海洋工程、广船国际等高校及企业等在海底数据中心的科研及规模化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深圳特区建发后续拟设立10亿元海洋产业投资基金,推进海底数据中心的商业化应用。

  投资建议:公司在保障海洋主业及军标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战略布局海底IDC并于今年加速推进业务落地。可转债补充了资金。国资控股背景有望为公司带来资金、客户等丰富资源以及更佳的营商环境。公司综合实力有望显著提升,海底IDC商业化有望加速,建议中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蔓延风险,国际局势变动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方案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保留合适安全边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