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深度报告:从水电到风光,从江河到海洋
内容摘要
  承载三峡改革希冀,羽翼渐丰:三峡自2006年开始风电投资建设、2007年实现首机投产,集合全集团之力孵化出公司这一新能源运营巨头。公司所在的“新能源之翼”虽然尚显稚嫩,但与长江环保集团所在的“环保之翼”相比成熟度更高。截至2020年,公司在装机规模、净利润贡献度指标中仅次于老大哥长江电力,毛利率和净利率也接近于长电。

  迅猛成长的后起之秀:公司在内部面临着三家兄弟公司的竞争压力,但这主要是三峡为实现“3060”目标而采用赛马机制跑马圈地、最大化属地资源优势的考量,集团“十四五”7000-8000万千瓦装机目标中主要份额或由公司承担。虽然在装机规模、电量上落后于同业,但回顾公司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其增长势头迅猛,“十三五”期间装机容量、发电量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2.3%、31.2%,显著高于同业。

  平价之后,风光近于水电:2021年风光正式进入平价时代。因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延迟造成的巨量应收账款堰塞湖,有望随新增补贴增长趋缓、存量补贴金额稳步提升、平价项目陆续投产而逐步回落。水、风、光三种电源类型的盈利模式较为相似,成本端主要是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人员、运维等费用。风电、光伏运营商的利润率水平接近于水电,大幅高于火电,甚至略高于同样有“印钞机”美誉的核电。随着补贴问题逐步消解,风、光运营的丰厚利润将成为和水、核一样实实在在的强劲现金流。

  破茧化蝶在即:2018年增资引战117亿元,开启了公司第一次飞跃,2021年IPO募资225亿元,可拉动750-1125亿元的投资,扣除7个海风项目后还剩下293-668亿元的可投资额,对应约600-135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加上募投的7个海风项目250万千瓦,合计新增装机最大可达到约160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相当于公司目前在运规模翻一番,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可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三峡集团新能源运营主力平台,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承载着集团“3060”目标实现和“风光三峡”的改革期望,登陆资本市场后有望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平价上网后补贴堰塞湖有望逐步消解,风、光运营商的真实盈利能力将向水电看齐。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1/22/23年EPS分别为0.17/0.29/0.35元,对应8月31日收盘价PE分别为32.3/19.0/15.7倍。综合可比公司相对估值和公司自身绝对估值,得到合理股价区间为6.91-7.25元。给予2022年25倍PE的估值,对应目标价7.25元。综上,上调公司至“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自然条件:风电、光伏发电情况与风力、光照等自然因素直接相关,若自然条件发生不利变化将导致发电量下降。2、电量消纳:当电网的调峰能力不足、消纳能力有限或送出通道受限,可能产生弃风、弃光限电,影响上网电量。3、补贴账期: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周期较长,导致应收账款规模逐年增大,如不能及时回收将影响经营现金流。4、设备价格:大规模抢装导致风电、光伏设备短期内供不应求,推动设备价格快速上涨,将影响新建项目的收益率。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