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电力智能巡检龙头快速成长,全方位布局海陆空隧未来可期
内容摘要
  电力监测和智能巡检领军品牌,全面布局工业大健康营收高增。公司为国内电力行业智能监测运维领域的优质民营龙头,成立于2002年,主要为电力系统提供智能化监测控制及巡检产品和智能化运维解决方案,主营智能电网监测和智能巡检机器人两大业务板块,技术实力强劲,2020年荣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公司多年来深耕电力系统监测和智能巡检领域,产品覆盖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各环节,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下游应用项目案例丰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6.12亿元,同比增长51.18%,2016-2020年营业收入CAGR高达33.32%。其中,高毛利智能巡检机器人业务比重大幅提升,2020年营收比重高达57.63%,2016-2020年营收CAGR为53.14%。公司立足电力行业,大力拓展轨交巡检市场,同时布局油气化工等多个工业领域的监测控制和故障诊断业务,助力未来营收规模持续提升。

  业绩高增盈利能力提升,在手货币资金充足。公司业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两大业务板块均持续增长,业绩快速提升,2016-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47亿元增长至1.62亿元,各年同比增速均超过20%,期间CAGR高达36.25%,其中2020年同比增速为43.39%。由于公司业务结构变化显著,高毛利智能巡检机器人业务占比提升,毛利率整体呈提升趋势,由2016年的49.29%上升到2020年的59.83%。公司期间费用控制有效,2020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6.16个pct,降至30.07%,为近五年最低水平。2016-2020年,公司净利率由24.07%提升至26.51%,其中2020年较2019年下降1.44个pct,主要受毛利率下跌影响,期内各年ROE均在20%以上。公司在手货币资金充足,2016-2020年,货币资金占资产比重总体在较高水平,除2019年,其他年份占比均超过30%,截至2020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大幅增至5.93亿元,占资产比重达39.20%。

  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推进,轨道交通运维空间广阔,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巡检需求释放。我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99亿元,2021年1-7月,电网投资完成投资额为2029亿元,但智能化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自2009年国家电网提供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后,我国政府和各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政策,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未来智能电网仍将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随未来新能源电力系统占比的提升,智能电网检测监测及控制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自2015年起,我国国务院出台了多项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推进政策,在全球市场份额显著提升,目前我国传统行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渐凸显,智能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在电力行业,我国庞大的变电站和配电站体量以及未来智能巡检渗透率的提升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在轨道交通领域,智能化巡检模式有望替代人工巡检,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城市轨交运营里程为7970km,铁路运营里程为14.63万km,存量轨交市场线路巡检和列车车底巡检市场需求庞大。

  投资建议:公司为工业大健康服务领域的优质民企,立足电力行业,为下游电网客户提供一体化监测巡检方案,技术优势强劲,产品体系完善,项目案例丰富,浙江省内龙头地位稳固,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布局轨道交通智能巡检业务初显成效,持续扩展下游应用深度和广度,全面布局海陆空隧多个领域的智能巡检,包括油气化工、煤炭和水下巡检等,并进行带电操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实现智能机器人从巡检到操作的跨越。公司立足浙江,布局全国市场,订单承揽优势显著,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下电力行业智能运维市场需求以及我国庞大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带来的线路和车底智能巡检需求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预计2021年-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8.57亿元、11.83亿元、16.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1%、38.1%、39.4%;净利润2.19亿元、3.01亿元、4.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0%、37.5%、39.8%,EPS分别为1.49元、2.05元、2.86元,PE分别为25.8倍、18.8倍、13.4倍,成长性突出;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51.52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波动;疫情控制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可转债发行不及预期;产品出售不及预期;人员流失;行业竞争加剧;省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