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公司深度报告:高端产品推动铜基材料量价齐升,碳纤维材料业务发力在即
内容摘要
  “先进基础材料+军工新材料”双主业发展,新增产能投放在即。公司是国内铜板带龙头企业,2021年产量达30万吨,市占率13.16%,稳居第一,铜导体、铜合金线产量30、5万吨,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0年,公司募投建设8万吨板带箔、30万吨高端铜导体、2万吨高精密铜合金线项目,开拓高附加值产品,预计新建产能将于2022年底陆续建成投产。2015年、2018年公司分别收购顶立科技和天鸟高新,进军高端热工设备和碳纤维材料产业,募投480吨飞机碳刹车预制体、650吨碳纤维热场预制体项目,扩张预制体产能,并于2020年成立芜湖天鸟,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处于龙头地位,产能即将进入密集投放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铜加工费有望触底反弹,高废铜利用率再添成本优势。由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长期低位的毛利率以及收紧的环保、双控政策,铜加工业产能正加速出清,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以铜带行业为例,2021年CR10已达52.92%,行业龙头话语权、议价能力提升。同时,铜加工费已处于历史底部,几乎没有下降空间。公司铜基材料业务正向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拓展,每年或将有10%左右的低端产能替换,提升产品盈利能力。综合行业趋势以及自身的产品结构升级,我们认为公司铜加工费有望迎来触底反弹;以公司为例,加工费每提升100元/吨,公司净利润将增长约6500万元,提升幅度约14.64%。公司65.48%的废铜利用率也在行业内位居前列,考虑到铜精废价差长时间处于1500元/吨上方,公司原材料成本优势凸显,增厚公司盈利空间。

  新能源领域贡献可观铜需求增量,公司铜基材料业务或将受益。近些年,传统的铜下游行业需求趋稳;与之相比,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对铜的需求增长迅速,以汽车为例,每辆传统汽车耗铜23kg,而每辆纯电车耗铜达83kg。根据预测,到2025年,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将分别贡献198.4万吨、88.73万吨、141.12万吨、8.35万吨铜需求。公司精密铜带、高端铜导体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受益于此,铜基材料业务有望放量。

  公司实现军品碳纤维预制体的独家供应,业绩增长确定性高。自2018年收购以来,天鸟高新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49.84%,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5-50%;480吨飞机碳刹车预制体、650吨碳纤维热场预制体项目一、二期均已投产,正处于产能爬坡期,2023年完全达产后,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约1700吨(军品约1000吨,民品700吨)。公司军品碳纤维预制体主要包括异型预制体及军机刹车盘预制体。公司军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1)技术优势显著,拥有多项排他性专利,军工生产资质齐全,且与顶立科技合作、互补,形成产业链协同优势;2)军品订单周期长,为保证安全性以及延续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且在后续的技术改进、升级中对供应商存在一定的依赖,公司已与军方合作多年,具备先发优势;3)我国军机数量已达3285架,且二代机占比较高(46.75%),军机碳刹车盘存量更换+新机列装需求可观;我国国防开支逐年提升,2021年达13795.44亿元,同比增长6.8%,GDP比例达1.21%,仍有上涨空间。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已构建坚实的行业壁垒,新进入者较难进入;短期来看,天鸟高新的业绩将与产能投放进度挂钩;长期来看,业绩有望随着军工行业市场空间的扩张而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铜加工行业龙头,也是国内独家的军品碳纤维预制体供应商并向光伏热场材料领域拓展,随着产能释放以及产品结构优化,有望实现量价齐升。公司营收有望在2022-2024年达到520.41、727.87、834.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1、9.15、10.20亿元,EPS分别为0.53、0.69、0.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加工费下降、宏观环境走弱、下游需求萎缩、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