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业绩短期承压,创新产品表现稳健
内容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1亿元,同比下降19.35%,归母净利润9.61亿元,同比下降24.17%,扣非净利润9.05亿元,同比下降28.38%。

  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18.64亿元,同比下降33.05%,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降49.55%,扣非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下降52.19%。

  事件点评:

  受去年同期疫情相关产品收入基数影响,公司2023Q2收入增长承压

  2022Q2由于疫情扩散,公司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和PCR仪、核酸检测试剂等收入贡献较多,我们预计该收入合计在10亿元左右,扣掉后2022Q2其他业务收入约为17.84亿元,2023Q2公司收入约18.64亿元,同比略有增长。

  创新医疗器械仍稳健增长,麻醉外科受益于集采保持高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疗器械板块收入约20.16亿元,同比下降约32.58%,不考虑抗原和PCR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类产品,医疗器械板块中常规业务Q1同比增长5.6%,Q2同比增长14%,上半年实现10-11%增长。(1)心血管植介入,2023H1创新产品组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27%,冠脉领域的一次性桡动脉压迫器、一次性使用导引鞘等新产品陆续上市,结构心板块第四代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也有望2023年内获批,此外在外周药球、电生理、神经调控等板块公司布局的几十款新品的临床进展如期推进,未来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外科麻醉,2023年上半年麻醉收入增长21.16%,公司的电动吻合器等产品借助集采政策市占率快速提升,现已进入数百家医疗机构,其他产品如可吸收材料组织夹已进入临床,未来有望延续快速增长趋势。

  药品和服务业务稳健发展,积极拓展新产品,增加业务增长点

  药品:2023年上半年药品板块收入16.0亿元(yoy-8.5%),其中制剂(仿制药)收入14.04亿元,原料药收入1.95亿元,其中2023Q1同比增长4%,2023Q2同比下降22%,主要因为氯吡格雷在江苏省二次集采价格过低弃标,渠道流通公司的库存需要消化计提,因此上半年药品下降8%。公司聚焦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等领域的创新研发,三靶点GLP-1类产品已经进入临床I期,同时公司的度拉糖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已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已完成中试生产验证,预计2024年一季度申报IND,糖尿病类药物获批也有望带动药品业务实现良好增长。

  医疗服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实现收入6.86亿元,同比增长15.23%。2023Q1同比增长16%,2023Q2同比增长14%,其中合肥心血管医院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70%,基本抵消了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核酸检测收入减少的影响。公司也持续加快人工智能医疗应用推进,多参数无创血糖仪已提交注册申请,有创血糖检测仪AICGM已完成临床,预计2023年四季度初申报。

  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100.54亿元、117.57亿元、136.91亿元(前次预测为111.32亿元、131.07亿元、153.17亿元),同比增长-5.2%、16.9%、16.5%。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2.06亿元、26.68亿元、31.24亿元(前次预测为25.36亿元、29.84亿元、34.82亿元),同比增长0.1%、20.9%、17.1%。EPS为1.17元、1.42元、1.6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3倍、11倍、9倍。公司是我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新产品持续推进,目前估值较为便宜,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环境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创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