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陶瓷膜龙头,平台化扩张空间可期
内容摘要
  肩负陶瓷膜国产化使命,打造国内领先膜集成技术平台。我国陶瓷膜发展起步较晚,长期被欧美企业技术垄断,90年代“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成功实现突破,以徐南平院士、时钧院士为首的技术团队联合创办了公司前身,肩负陶瓷膜产业化历史使命。经过二十余载深耕,公司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膜集成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商,产品覆盖陶瓷膜、有机膜、锂吸附剂及下游系统,承担国家“973”、“863”计划项目,是国内多项陶瓷膜标准制定者。公司是膜分离高端应用开拓者,实现全膜法盐湖提锂等多领域国内首套项目应用,未来将持续向高附加值膜分离应用领域拓展。
  陶瓷膜市场空间广阔,“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水淡化国内外需求共振。高性能膜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预计2025年我国膜产业总值达5000亿元。陶瓷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耐化学性、过滤精度,上世纪40年代由颇尔博士于曼哈顿计划发明,经过70余年发展,应用领域由核电、军用、航空航天逐渐向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民用领域,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8.3亿美元。中东地区水资源紧缺,2023年计划或已在进行的海水淡化项目支出总计高达393亿美元,未来有望迎来长期高速扩张期。传统热法海水淡化单位立方米耗能约5kWh,而膜法耗能仅为2.5-3kWh,“一带一路”背景下膜法替代热法有望持续打开国内分离膜出口需求空间。
  借鉴巨头PALL发展历程,聚焦膜分离高端化应用场景。PALL由陶瓷膜发明者颇尔博士于1946年创立,目前成为全球过滤解决方案龙头,2014年营收达27.9亿美元。国内分离膜产品主要集中于低端水处理下游,高端化渗透空间广阔:半导体:先进制程对洁净度要求大幅提升,刻蚀、抛光、特气过滤等环节过滤需求增长;医药&食品:陶瓷膜可用于抗生素、氨基酸、疫苗、酒类、果汁、牛奶过滤提纯;新能源:下游辐射锂电、光伏、风电。
  吸附剂助力藏区盐湖资源开发,订单落地打开第二成长曲线。锂资源是保障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吸附+膜”已成为国内盐湖提锂工艺主导路线,更适用于我国高镁锂比盐湖,高选择性、低溶损的吸附剂是产线高效低成本运行的核心环节。公司自2013年开始盐湖提锂技术研发,公司同时掌握铝系、钛系吸附剂生产工艺,可全面覆盖国内西藏碳酸型、青海硫酸型盐湖资源,已建成吸附剂产能6000吨。2023年公司盐湖提锂项目订单集中落地,合同金额超过7亿元,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0/11.46/16.43亿元;归母净利润0.39/1.99/2.87亿元;对应PE分别为87.6/17.1/1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测算存在误差。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