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订单保持高速增长,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
内容摘要
  事项:

  1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到12.8亿元,同比增长194.94%到206.93%。

  平安观点:

  全年仍亏损,但Q4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营收方面,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到12.8亿元,同比增长194.94%到206.93%。利润方面,预计归母净利润-5400万元到-3600万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将增加12,188.59万元到13,988.59万元,同比增加69.30%到79.53%;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35亿元到-9600万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将增加12,346.10万元到16,246.10万元,同比增加47.77%到62.86%。2023Q4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05亿到4.55亿元,同比增长173.65%-207.43%,环比增长4.65%-17.57%,同环比均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预计在1425万到3225万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环比增长275%-749%;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101.27万到1798.73万元。公司2023年业绩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系2023年受益于碳化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等应用领域的渗透应用,碳化硅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高品质碳化硅衬底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并与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订单保持高速增长,公司上海临港智慧工厂开启产品交付,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增强,营收规模效应显现。

  公司正在通过加快产能提升以保障客户订单交付和新订单合作:目前公司扩产顺利,产能产量快速提升,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公司连续实现了季度收入环比增长。目前下游应用领域对碳化硅的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趋势,公司下游客户扩产规划明确,带动对公司产品需求的长期持续增长。由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制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外仅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企业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供应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快上海临港新工厂产能建设,逐步加大导电型衬底产能产量,目前上海临港工厂仍处于快速的产能提升阶段,第一阶段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产量将提前实现(原计划为2026年),上海临港工厂将成为公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生产基地。此外,公司正规划继续通过技术提升和增加资本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产能产量。随着公司新建上海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公司在碳化硅半导体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导电型衬底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主要企业,包括英飞凌、博世等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与公司开展合作。2023年8月,公司又公告了与客户F签订导电型衬底的长期框架合同,合同金额超过8亿元。

  投资建议:随着全球及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等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对碳化硅衬底需求呈现出持续旺盛的趋势,碳化硅领域将迎来长期持续增长的发展机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产商,主要从事碳化硅衬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和导电型碳化硅的公司。上海临港工厂产能产量快速提升,将成为公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生产基地。由于公司目前暂未实现稳定盈利,我们选用PS估值。结合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2.41(前值为15.05)亿元、23.72(前值为30.83)亿元和39.61(前值为61.66)亿元,对应1月29日收盘价的PS分别为18.1X、9.5X和5.7X,我们看好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领导地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部分原材料和加工检测设备依赖外资供应商的风险。未来,若外资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实施限制性贸易政策,公司无法获得必要的原材料或设备,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2)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存在较大影响的风险。若国家降低对宽禁带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或者国家出台进一步的约束性产业政策或窗口指导等措施,或公司拟投资项目被纳入约束性产业政策监管调控范围,将对公司运营、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产生不利影响。(3)碳化硅衬底成本高昂制约下游应用发展的风险。短期内碳化硅衬底良率普遍不高,对成本降低带来一定难度,导致碳化硅器件渗透率不及预期,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