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研报中心>>
营收增速领跑行业,息差降幅显著收窄
内容摘要
  事件
  4月29日,浙商银行公布2024年一季报,1Q24实现营业收入184.07亿元,同比增长16.6%(2023:4.3%),实现归母净利润59.13亿元,同比增长5.1%(2023:10.5%)。1Q24不良率1.44%,季度环比持平;1Q24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5.1pct至177.5%。
  简评
  1.营收增速领跑行业,金融市场业务表现出色,非息收入占比显著上升。浙商银行1Q24实现营业收入184.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增速领跑行业。其中,金融市场业务表现极为出色,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高增135.7%,推动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04.7%。以CSA客户服务量为核心指标,浙商银行中收相较于同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1Q24仅同比小幅减少3.4%,降幅预计低于同业。在债券投资收益以及中收的双重拉动下,浙商银行非息收入占比显著上行,较2023年上升10.4pct至35.80%。同时,得益于对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长期搭建以及浙江省内极为旺盛的信贷需求,浙商银行一季度信贷投放实现了“价稳量升”,净利息收入同比小幅增长0.6%,增速保持稳健。
  低基数效应下减值损失同比高增,业绩增速小幅下滑。浙商银行1Q24实现归母净利润59.13亿元,同比增长5.1%。业绩归因方面,规模增长、其他非息收入为最主要的贡献因子,分别正向贡献17.6%、16.5%,而息差收窄、拨备多提分别对利润产生17.1%、11.0%的负面影响,拖累业绩增长。一季度浙商银行业绩增速的小幅下行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下,资产减值损失的同比高增,但减值损失规模环比上年四季度已明显减少,考虑到去年全年浙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节奏,预计其2024年全年业绩有望受益于理财不良的处置完成,增速实现向上修复,继续维持在股份行中的领先水平。
  2.重点领域政策频出,风险持续化解,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浙商银行1Q24不良率季度环比持平至1.44%,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测算值)为0.84%,季度环比上升60bps。重点风险领域方面,伴随着地产融资平台的正式搭建,以及各地区房产限购条件的逐步放松,地产企业经营端的改善或利好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回暖,地产不良率或将实现进一步压降。零售方面,受居民预期收入的下降以及疫情支持政策的正式退出,整体银行业零售风险正处于暴露阶段中,预计将是浙商银行相关风险的主要暴露来源。风险抵补能力方面,浙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5.1pct至177.5%,拨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3.垒好周期弱敏感资产,资产定价降幅收窄,负债成本保持稳定。浙商银行1Q24净息差(测算值)为1.63%,季度环比仅小幅下降1bp,降幅环比显著收窄。资产端,通过对于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长期打造,浙商银行资产定价呈现出了极强的韧性,1Q24生息资产收益率(测算值)季度环比仅小幅下降3bps,环比降幅明显收窄,是息差企稳的主要因素。规模上,浙商银行1Q24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1.0%,季度环比增长3.1%,占比较年初上升1.6pct至56.0%,资产结构明显调优。负债端,浙商银行1Q24存款规模同比增长15.1%,季度环比增长1.3%,高于负债整体增速水平,占比较年初上升0.5pct至63.8%,预计主要是由于居民存款定期化趋势的延续,但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的多次下调,1Q24计息负债成本(测算值)季度环比持平至2.85%,成本保持相对稳定。
  4.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浙商银行一季度受益于金融市场业务的出色表现,营收增速显著超预期。业绩增速有所下行,主要是由于低基数效应下资产减值损失的同比高增,但预计依然处于股份行前列。展望2024年,考虑到去年全年浙商银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节奏,预计其2024年全年业绩有望受益于理财不良的处置完成,增速实现向上修复,继续维持在股份行中的领先水平。预计2024、2025、2026年营收增速为6.7%、7.3%、8.0%,利润增速为8.4%、9.1%、11.5%。当前浙商银行股价仅对应0.47倍24年PB,而23年分红对应股息率达5.6%,高股息、低估值特征明显,性价比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1)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集中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较大冲击,大幅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回复 0 条,有 0 人参与

我有话说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