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就业问题核心在于服务业占比低 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24-05-23 19:37: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俊实习生王睿芝北京报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推动建立高效的特色创新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包括市场在内的有效机制,推动中国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发展跃迁,是各界关注的话题。

  近期,中泰证券600918)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科技创新,是他提到最多的概念。李迅雷直陈,从研发投入结构来看,中国企业研发更多还是在试验发展的阶段,即通过较少投入实现快速变现的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这两个领域里占比不高。

  此外,中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提升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的推动、资本密度的提高,更需要提高资本的科技含量。

  李迅雷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但只有不断创新增加投资的技术含量,才能够让中国经济更有活力,增长更加可持续。“我国经济正在转型,但A股最大市值公司以银行、石化、白酒等为主,说明成长型的新兴产业崛起仍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企业研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占比不高

   AI是提及经济新动能绕不开的话题。李迅雷指出,AI或撬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界经济有望迎来新动力300152),并且,AI或带来劳动成本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在AI的加持下,工作流程被大幅简化,生产力将得到提振,高盛预计在生成式AI发展的十年内,每十年生产力提高超1.5%。

  李迅雷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智能化为核心,中国在算法和算力方面优势不明显。从研发投入结构来看,中国企业研发更多还是在试验发展的阶段,即通过较少投入实现快速变现的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这两个领域里占比不高。“如果AI在应用层面、商业化层面如果有突破的话,中国可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腾飞之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可撼动,中国出口在全球的份额遥遥领先于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全球三大产业链中,中国主导的产业链最为强大。

  不过,李迅雷指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非常迫切。“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与此同时正经历一场周期性问题:房地产长周期回落、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发展需要有新动力,但是新动力并非一夜之间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表示。

  此前,李迅雷曾做过调研,中国经济的劳动生产率提升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的推动、资本密度的提高。

  劳动生产力分为劳动力素质、资本密度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等。劳动力素质相对稳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近年水平为1.5%左右,较之90年代相去甚远;生产率提升的主要贡献来自于资本投入。

  “改革的红利在消减,技术增速也在下降,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度、组织模式的红利也在消减,更多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的投入,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李迅雷指出。

  此外,我国更需要提高资本的科技含量。从中美比较,资本投入对GDP增长之贡献,中国显著超越美国,但是就ICT在其中的占比而言,中国目前还仅为10%左右,而美国已过半。

  李迅雷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这部分投入最终会增加供给。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供需不平衡,只有不断创新增加投资的技术含量,才能够让中国经济更有活力,增长更加可持续。

  他指出,发展潜力在于产业数字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赋能,助力各产业上下游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主要实动要素,以提升产业价值与效率为目标的过程。

  从国家层面来看,产业数字化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夯实数字化产业基础,提升国家数字化生产力,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

  从产业层面来看,产业数字化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随着数字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渗透进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不仅助力重塑产业流程,加速传统动能转化,还将诞生无限可能的“新产业300832)组合”。在原产业基础上创造新的附加价值。形成产业新动能,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重构升级。

  从企业层面来看,产业数字化将促使个体企业转型升级,利用数字科技全面赋能企业生产、服务等全流程,将业务要素转化成数据要素,以流程驱动业务转变成数据驱动业务,提高企业数字资产的利用率。实现优化企业生产服务流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资金与资源的国央企或赋能民企助力部分领域做大

  在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方面,李迅雷认为央企应发挥“链主”作用加大科技创新。“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国有资产的总规模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如果规模效率提高的话,对于经济转型非常重要。”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国资委明确,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他表示,央企科技龙头或是承接上述前沿性技术的重要载体,政策后续预计也将围绕上述主体集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将其打造为未来产业“链长”,具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央企或是新质生产力贯穿全年真正受益的核心主线。自去年以来国新资本等长线资金一直在增持央企科技ETF,央企科技主线值得重点关注。

  央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加码,或催生基于新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的并购重组。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具有强大资金与资源的国央企或赋能一些民企,助力部分领域做大,可重点关注电信,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国央企收购动向。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核心在于服务业占比太低

  创新离不开科技企业。李迅雷表示,中国未来企业要发展还是得靠科技进步,还是靠科技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拉动的主动力,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拥抱平台经济,不断加大我们在科技领域的投入。

  美国前10大公司流通市值占GDP56%左右;英伟达的市值达到2.26万亿美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1%,从2023年至今上涨了5.2倍。

  “我国经济正在转型,但A股最大市值公司以银行、石化、白酒等为主,说明成长型的新兴产业的崛起仍需要有一个过程。”李迅雷说。

  此外,他指出,中国对服务业不够重视,应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核心在于服务业占比太低,中国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人口比不到50%,美国占比大概超过80%。

  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

  中美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研、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务等领域;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7%,中国约为31.1%;我国这些年来在研发投入、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务方面的增长较快。整体来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有望提高。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威尔高
  • 东晶电子
  • 中亦科技
  • 剑桥科技
  • 东田微
  • 北京科锐
  • 先锋电子
  • 崇达技术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