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增量政策叠加发力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

2024-10-31 09:07:11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网

  本报记者 | 付朝欢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此前的24天时间里,五场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涉及10个部门。这五场新闻发布会都围绕一个中心,即落实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如何读懂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内在逻辑?如何从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与有效落实存量政策之间的关系,看宏观政策的延续性?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如何影响经济运行?引导经济进入扩张性循环 受访专家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不论是力度还是范围,与过往几次力度较大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若要作比对,和2008年推出的扩张性政策更具可比性,但也有着明显不同。 “2008年,标志性的是产业政策。这次的范围更宽,而且更加突出问题导向,以及短期和中长期的结合,把各个方面的政策做了更综合系统的整合。”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的政策出发点更多是应对外来冲击。这次主要着眼于国内经济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关注有效需求、民营企业预期、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的问题,更多是要化解风险。这和2008年外部金融冲击所带来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在董煜看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五个方面,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是总体要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是主攻方向,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是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破解最大风险,提振资本市场是抓预期的关键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增量政策,实际上是扩张性政策,内在逻辑是要让整个市场(包括各类经营主体以及居民)恢复信心,让经济进入一个扩张性的循环。相较于存量政策,增量政策一定是力度更大,是对存量政策的一个有力补充。同时,增量政策能给市场提供一个“超预期”,从而起到政策的引导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之间是具有连续性的。” 鄢一龙说,可能有人会担心增量政策出台之后会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新一轮的无效投资。其实不然,增量政策都是和存量政策特别是中长期规划所确定的政策有机衔接起来的。“所以说,有很大一部分增量政策,实际上是把已经想要做的事情提前加快来做。” 还有人会担心,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会挤压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对此,鄢一龙表示,从发展方法论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有两种平衡,一种是积极的平衡,一种是消极的平衡。对于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有人主张采取收缩性政策,比如去杠杆、停基建等举措,以为这样可以把风险控制到最小。“问题在于,不发展本身就是最大风险。如果完全从降低风险着手,反而会酿成一个更大的风险,这就是追求‘消极的平衡’。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实际上是去追求‘积极的平衡’,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而创造新的空间。”“我们要在动态中看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动态中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把政策空间看成一个固定的东西。这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只有让经济进入扩张性循环,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鄢一龙说。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从“纸面”到“地面”,宏观政策要经历谋划、制定、出台、实施等阶段。如何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是重要抓手。 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在多场重要会议、多个重大场合上,都能看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表述。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前面增加了“切实”二字。 10月8日,国务院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为主题进行第十次专题学习。会议强调,谋划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政策初衷、目标取向、功能定位,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政策实施和评价也要体现一致性要求。 在同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介绍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关情况时也表示,政策出台前,要经过一致性评估进行充分论证;政策执行或调整时,要与宏观政策取向持续保持一致;政策落实后,要对政策效果及时检视评估,整个过程中与宏观政策取向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或暂停执行。 董煜曾撰文指出,此次关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要求,不再只限于政策出台前,而是把一致性的要求贯彻到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意味着在政策操作中多了很多纠偏的空间,对政策的判断和调整会更多与实际成效结合在一起。 “这也反映了今后的宏观政策更加注重灵活性。”董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本身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这次增量政策更加重视对预期的引导,更加注意避免限制性、收缩性政策的出台。10月8日的国务院专题学习会要求,“各部门各地方要增强政策一致性的意识和能力”,“各部门要探索建立自评估机制”。对此,董煜表示,各部门应更加突出责任意识,把好第一道关。“因为日常性政策非常多,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通过各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共同去进行一致性评估。这当中,需要一些机制上的设计。比如,在如何强化衔接程序等方面,作更加细致的考虑。同时,还应深化研究政策和预期的关系。比如,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开展一致性评估,目前还缺乏一些有效的经验。这些都需要在政策实践中去不断总结,去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于2020年提出宏观政策“三策合一”,即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的新理论框架,在国内学界得到认可。陈彦斌也提示,经济运行是一个有序演化的动态过程,在政策实践中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避免对“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进行过度解读或者泛化处理。二是避免“政策共振”效应导致经济波动性加大。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支撑 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期。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实现今年4月以来增速连续下滑后首次止跌回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5%、9.1%;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这些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向阳面’。”鄢一龙说,“我们在调研时,发现新质生产力是最突出的,这实际上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周期。” 鄢一龙认为,现在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今年推出的“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步释放,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更好发挥,出口也能保持较强韧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当前经济热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和增量政策加快推出,9月份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10月份一些高频数据增势良好。“下一步,政策的支撑效应会加速显现。四季度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足够的支撑,预计全年能够较好完成目标任务。”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速落地,有望改变中国经济运行曲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预判,中国经济四季度或将出现“V”型反弹。“现在外部环境也于我有利,要抓住这一机会窗口,为明年‘十四五’顺利收官乃至‘十五五’良好的开局打好基础。”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信息,截至目前,增量政策措施有将近一半已经出台实施。下一步,还将有一批增量政策措施继续出台实施,包括最大限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比例,明确阶段性涉企政策后续安排,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并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等。 “有一部分政策现在也还需要走相关的法律程序,有一部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确实还会做一些调整,根本性目的是看经济是不是恢复了回升向好的态势,看问题和风险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政策的力度、时长要和政策目的进行结合。”董煜表示。 “所有的政策在推动实施过程中都要考虑节奏感,考虑政策的衔接协调。”董煜表示,现阶段,这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已经很综合了,但它在整体经济工作中,依然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增量政策“在路上”。后续还要和2025年的经济政策、和“十五五”规划去做衔接,“十五五”规划带来的“增量”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走稳走好的重要支撑。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

+1
  • 中百集团
  • 电光科技
  • 莲花控股
  • 君禾股份
  • 顺钠股份
  • 海得控制
  • 欣天科技
  • 东港股份
  • 代码|股票名称 最新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