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建设新动能的西河镇“工料法”

2025-03-26 17:15:18 来源: 齐鲁晚报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樊伟宏通讯员廉强侯祥忠

  2024年以来,西河镇在“游学西河”省级衔接集中推进区建设中大胆创新,试行“工料法”建设模式,即“项目自筹自建,减少额外资金支出;发动村民参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尊重村民意愿,推动项目高效推进”,并将其推广到全镇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乡村建设注入全新活力,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2024年2月,西河镇发布《西河镇乡村建设奖补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投资60万元以下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经镇村严格联审后,可纳入“工料法”管理体系。随后,芦家庄村、翟家崖村、小马陵村、下塔山等4村迅速行动,策划了总投资45万元的“工料法”项目。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西河镇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项目组,他们就像“大总管”,从协调各方资源,到进行技术交底,再到牢牢把住质量安全关、及时收方,全程跟踪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民主程序成立项目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化身“监督员”,让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采购、用工、质量等环节公正透明、合规有序。村党组织书记则充当“包工头”,带领老百姓投身具体施工,村民们也纷纷成为“施工员”。目前,该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共整理92处残垣断壁,硬化广场3000余平方米,新建300立方米挡土墙,新修村内道路1000余米,还栽植了841株樱桃、碧桃、月季等苗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西河镇采取“方案镇村自行设计、施工队伍村居自行组建、建设把关自行负责”的运作模式,这一模式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初步测算,45万元的“工料法”项目节省设计费、招标费等约14万元,成本节约达25%左右。村民作为“工料法”的核心主体,不仅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各村利用入户走访的机会,广泛宣传“工料法”政策和项目详情,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参与,有效化解了传统项目建设中易出现的施工纠纷。在项目施工阶段,优先录用本村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及其他困难群众,还吸纳了不少有相关技能的村民。仅这4个村的子项目,就帮助60余人家门口就业,发放用工劳务报酬19.78万元,人均增收2500元。

  据了解,西河镇始终坚持“自己的村庄自己建”的理念,积极动员党员、村民代表、公益岗等各方力量参与乡村项目建设,采取镇、村、群众三级联动模式。工程推进到哪里,各村群众就主动做好施工前的基础准备工作。沿线村民主动出工出力,自发清理自家门前破损道路和菜地,为道路施工创造良好条件。这种做法为推进区13个村的基础设施项目节省了60余万元的人工费和机械费。花雨沟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村里发动主干道沿街村民,集中清理整治房前路面和乱堆乱放的杂物,顺利完成进村路沥青罩面,还打造了4处休闲娱乐广场,绘制了“记忆中的乡村”和“二十四节气”等主题墙绘,让村庄成为太西路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瑶峪村此前供水管路老化严重,改水难度大、成本高。在这次改水项目中,西河镇政府出资33万元改造村庄主管道,村民每户出资200元,村集体出资10万元,共同改造水表池至户下管道,并统一更换智能水表,2个月内解决了135户村民的吃水难题。同时,通过三级联动模式开展道路硬化提升工程,累计完成道路硬化4.2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在“工料法”的推动下,西河镇广大群众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建设者”,从“被动受益”走向了“主动建设”。西河镇方面表示,未来,乡镇将继续深化“工料法”建设模式,让乡村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30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
  •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