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建造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

2025-03-27 11:32: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厂养殖工船项目部生产基地内,一艘巨型养殖工船矗立在船台上,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最后的挂网安装工作。这里是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的建造现场。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集团)投资建造,珠海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总包,总投资约2.6亿元,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设计寿命35年。工船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设计吃水16米,最大养殖吃水20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年产能可达3000至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该船于2024年4月开工建造,预计2025年6月交付使用。

  据悉,作为世界首例、国内首创的水体自然交换大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它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具有四大核心特点:一是船体结构创新,提质降耗。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打造船舶和深远海钢制网箱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型“养殖航母”。独创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实现自然海水零污染循环,创造“准野生”生长环境,提升渔获品质的同时省却巨大换水能耗;二是自主航行游牧,避灾增效。工船配置电力推进系统,能够在南海海域寻找最佳养殖区域并自主躲避台风,实现“海上游牧”,工船续航里程可达2000海里;三是全程智能养殖,提速保质。“湾区伶仃”号下水后,将在距离海岸线40多海里、水深40多米的无污染海域开展养殖;四是渔旅业态融合,多元发展。“湾区伶仃”号主要在珠海万山群岛海域开展作业,专注于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鱼等高品质海产。同时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多种配套功能,最大登船人数199人,可联动海岛旅游,创新打造“渔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珠海海洋集团董事长梁凯斌表示,“湾区伶仃”号是该集团“一船四区六基地”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对集团装备设计及制造、种苗培育、饵料研发、海产品深加工、渔旅融合等各业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养殖规模化、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也是珠海海洋集团构建“渔工结合”与“渔游融合”创新模式,打造海上“蓝色粮仓”迈出的坚实一步。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返回首页举报 >

125

+1
advert
advert
advert
advert
  • 三德科技
  • 沃尔核材
  • 电光科技
  • 钧崴电子
  • 金安国纪
  • 长盛轴承
  • 广和通
  • 科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