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对进口车加税25%!加拿大墨西哥将受冲击,我国整车出口业务影响不大
据央视新闻3月27日消息,当地时间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关税将于4月2日生效。
特朗普称,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特朗普补充道,如果零部件是在美国生产的而整车不是,那么这些零部件将不受关税影响。
特朗普还称,美国将会对木材和药物征收关税。美国官员表示,预计关税将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新增年度收入。
据悉,25%的汽车关税是在现有关税(一般是2.5%)的基础上征收的。特朗普官宣汽车关税后,美股汽车股盘后遭重挫,通用汽车股价一度跌超7%,截至当地时间3月26日收盘,通用汽车跌超3%。
加拿大、墨西哥等将受冲击
美国被称为“睡在车轮子上的国家”。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约800万辆汽车,进口国家主要来自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受进口关税影响较大的国家将是这些依赖汽车出口的经济体。詹军豪进一步透露,关税调整后,每辆进口汽车的价格预计将会大幅增加,但具体增幅要取决于车辆的售价和关税的计算方式,一般来说,可能会增加数千至数万美元不等。
央视新闻报道,加拿大总理卡尼认为,特朗普宣布的汽车关税是对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击。
标普全球汽车数据显示,加拿大2024年制造了130万辆汽车,其中有86%出口到美国;2024年,墨西哥制造了400万辆汽车,其中有61%出口到美国;2023年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148万辆,占日本汽车出口份额的34%。另外,通用、福特、丰田、马自达、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车企都在墨西哥建有工厂。
卡尼表示,加拿大将很快对美国新加征的汽车关税作出反应,并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卡尼说,他确信很快就会与特朗普通话。
从宏观的角度,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市场开始重新评估美国的经济前景。当地时间3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下跌372.85点,跌幅2.04%;标普500指数跌1.12%;道指跌0.31%。
美国本地汽车成本或将提升
有观点认为,此次关税策略或将在短期内对美国汽车制造商产生反效果。
美国的汽车产业植根于高度全球化的供应链之中,每年都有数以百亿计的零部件从墨西哥、加拿大及亚洲各国进入美国市场。
央视新闻报道,白宫发言人哈里森·菲尔兹表示,此次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措施还将适用于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零部件和电气元件),必要时可增加对其他零部件的关税。
墨西哥《经济学家报》去年6月11日的报道,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数据,墨西哥贡献了美国从全球进口的汽车零部件的42.8%。去年前四个月,墨向美出口汽车零部件价值达283.73亿美元,同比增长9.4%。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
过去,这些跨境零部件能够免税进入美国,如今,特朗普的新关税策略或将打破这一既有格局,导致零部件成本显著攀升,进而推高美国汽车生产的总体成本。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安德森经济集团的估计,在新关税策略下,美国本地的汽车制造成本将推高。每辆车成本将增加3500美元到1.2万美元,成本增加将导致美国汽车售价上涨。
不过,哈里森·菲尔兹也进一步透露,符合USMCA标准的汽车零部件将暂时免征关税。根据CNBC汇总的数据,2024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约有63%符合《美墨加协定》的标准。相比之下,整车合规的比例为92.1%。而加拿大方面,去年出口到美国的汽车产品中符合标准的比例,汽车零部件是74.6%,整车则有96.9%都符合标准。
我国整车出口受影响不大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对我国整车出口的压力不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在采访中表示。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从2024年初到2024年11月,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不足1%;我国插混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不足1%;燃油乘用车整车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仅2%。詹军豪表示,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由于在美国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因此这次关税调整带来的直接冲击可能有限。
此前中国有不少汽车链条上的企业曾着手准备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比如,比亚迪(002594)于2023年首次宣布在墨西哥建立汽车工厂的计划,但目前该计划或将延缓。此外,宁德时代(300750)也曾考虑在美国或墨西哥建设电池工厂。
华泰证券方面认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以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
如今,在新关税政策下,特朗普认为:“对于在美国拥有工厂的任何人来说,这都是好事。”
詹军豪告诉记者,特朗普希望通过调整关税来推动企业在美国设立更多工厂,这一目标难以实现。随着全球汽车产业链已经高度一体化,企业转移生产线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供应链稳定性、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等。因此,关税政策可能只是推动企业在美建厂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
175人
- 每日推荐
- 股票频道
- 要闻频道
- 港股频道


- 上海传重磅!重组潜力股名单出炉!
- 与小米合作推出新一代AI眼镜?歌尔股份回应:不便透露客户信息
- 离“不卖就禁”只剩两个多月!特朗普团队:将兑现承诺,拯救TikTok
- 涨停复盘: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收涨1.11% AI应用方向集体走强
- 春节8天 2025年法定节假日安排来了
- 沪深 300 相对成长指数报3474.6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贵州茅台等
- 沪深 300 相对价值指数报4285.6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平安等
- 机构论市:目前指数上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 【机会挖掘】低空经济政策频发 相关产业有望受益